《西藏医心术》
推荐与佳评: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作者:
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梦想着这样的一本书,而东杜活佛这位西藏佛教的上师、天赋异禀的学者兼著名翻译家,正是这本书最理想和作者。本书善巧地萃取佛法的治疗理论,以非常迷人、清晰而简单的笔调呈现出来,让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都可以获益。在这迫切需要安详的时代里,让我们希望每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够熟读这本书,并且唤起内在的无限治疗力量。
法鼓山创办大法师:
这是郑振煌教授继翻译《西藏生死书》之后的又一本好书,我在美国,知其原著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值得向国人推荐。本书从人的身心健康及精神的开发为着眼,透过佛法的观念及方法,帮助我们放下成见,豁达心胸,发挥心灵治疗的功能。
心清净则国土清净,正与我们法鼓山推动人间净土的理念相契。
佛光山开山大法师:
人类的身体,不是用来捆缚心灵的。
人类的身体,是用来帮助心灵,用来完成生命的。
不幸的是,由于不认识自己,大部分人类的身体,反而变成了心灵的障碍,甚至奴役心灵。
《西藏医心术》这本书,让你透过身与心,进而促进身与心的合作,提升生命的境界。
一个人有慈悲,会做人,可以救自己;有智慧,会做事,可以救社会。如果全世界四十亿人,都乐意开发内心慈悲与智慧的能源,这本书就是很好的“教练”。
陆达诚(辅仁大学宗教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长):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大宗教中,佛教的伦理及人生哲学比较而言最具可理解性和实用性,因为佛教从人生的烦恼痛苦出发,助人用智慧来修获解脱,不借助启示和神学。比较起来,相似儒家系统,但更易普及。《基本医心本》把这种可普及且实用的佛教修持及解脱之道,写成一本人生哲学的手册,使任何人借之而能走出苦恼,勇于面对生命的顺逆,建立健康圆融的生命。书中准于避免有佛教的切入点和术语,但不妨碍无此信仰者参考应用。此书能为一切忙碌的现代人提供心灵治疗的功效。
吴伯雄(政界人士):
《西藏医心本》是一本直指人心、字字珠玑的好书,更是现代人处理日常情绪的实用手册。诚如作者所言,身心健康的最佳药物是要活得安详、放下我执、无忧无虑,并借由精神的修行,放松自己紧绷的心情,进而帮助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平和、快乐和健康,活出真正的自在与喜悦。
郑石岩(政大教育系教授):
本书把禅的实践法门,巧妙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上;一则做为禅修和提升精神生活的指引,一则做为心灵生活上疗伤止痛的丹药,是生活自助咨询的好素材。生活的幸福和喜乐,大部分决定于自己的想法。人的想法、情绪、感受和行为,彼此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因此,要改变自己,必先改变想法,并付诸行动,才会奏效。这本书提供了许多改变想法和行动的方法,对于修行、提升心灵生活和治疗心理伤痛,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丁乃竺(表演工作坊行政总监):
在众多的心灵丛书中,《西藏医心术》以幽雅而简洁的文字,为身、心、灵治疗做了最佳诠释。是一部易学易懂,超越信仰的现代心灵典籍。
佘德慧(东华大学教授):
如果心理辅导仅仅处理俗事的困扰,而不在一种深刻的精神根处运转,那么心理辅导只能当作处理情绪的工具;如果心理治疗者了解,所有的心理症状往往与精神的迷障有关,那么应当接受痛苦的必要性,而不应该急着要消除痛苦,反而要能教导病人聆听痛苦的声音,听一听它到底要询问我们什么。这本书虽然从藏佛和观点来做心理治疗,但却彻底地掌握精神的广阔深处,打破俗世的精神迷障,值得一读。
陈荣基(佛教莲花临终关怀基金会董事长、财团法人恩主公医院院长):
佛教信仰认为“贪嗔痴”是生、老、病、死种种“苦”根源,根据佛教思想衍生的西藏医学,更认为“贪嗔痴”身、心疾病的根源,而“我执”是妄想和烦恼之根,痛苦之因。现代医学也认知身心的互动关系,长期的焦虑或精神压力,不但会改变身体的免疫力,更会引起很多身体的疾病(统称为身心症),或促使潜藏疾病的发作。西藏旅美高僧东杜法王仁波切告诉我们:“放下我执,具有治疗力量。”他的这本书提供实务性的指导,可以帮助读者学习“放下我执”,对治贪嗔痴,获得内心的宁静,治疗焦虑、压力和痛苦,更进而促进身心健康。这是追求健康或疗病时,除遵循医师的指导以外,很值得一试的辅助疗法。
袁琼琼(专业作家):
人们曾谈到过西藏医学的一种说法:“人体是三种主要的NOPA(编注:即汁液)所支配,如果能使它们始终保持均衡,身体就能维持健康。《西藏医心术》可以说是一本实地教导如何维持体内NOPA均衡的书籍,西藏医学的秘法正在此书中。
徐政夫(西藏文物收藏家、观想文物艺术中心负责人):
《西藏医心术》是一本引经(佛经)据典(实证),帮助我们明心正道,追求安详、圆满、慈悲及智慧,进而治疗现代疾病的好书,也是学佛的朋友们,静坐、禅修、观想的宝典。拜读此书,并依照书中的建议修习,常令我观想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香格里拉,沐浴在自然美妙的和风、慈祥和蔼的佛颜中。心灵清新,心胸宽广,内心充满喜悦、圆满。郑振煌老师这么发心,不眠不休翻译此书,想来必是和我一样。深受感动,愿与大家分享。祝福人人健康幸福。
陈琴富(中时晚报执行副总编辑):
如果能实证佛陀法义,我们会了解身心的微细处,体会苦、空、无常、无我的本质,终究了悟生命的实相。
佛陀号称医生,自然有其特殊的理由,众生所有的病都源于心念,所有的苦都源于无明,所以根除痛苦只有从修心做起,别无二途。
东杜法王仁波切以他个人对于佛法的了悟,不忍众生痛苦,而把佛陀最根本的法教用于当前众生最需要处,真正体现了藏传佛教的甚深见与广大行。
《西藏医心术》是一本实用的身心治疗手册,也是一本生命实践的修行法要。透过郑振煌老师对佛法的契入和他的生花妙笔,让读者再次浅出深入佛陀法义,慈悲无量,功德无量。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西藏医心术》不只是另一本介绍禅修的书。东杜法王将传承自西藏佛教最古老的宁玛学派的丰富治疗资源,加以融会贯通……。从作者的观点看来,禅修不只是寻找心灵平静或是专注的方法而已同时也是通往身心治疗的重要道路。简而言这,东杜法王提供古老的转化法门,帮助人们接近心的真性,并了解苦难的根源。书中提到的简易练习方法与观点,是连接身体与心灵之间的重要桥梁,既可增强免疫系统,亦能强化健康。欲了解古老西藏的宝藏,此书即是一本难能可贵的指导手册。
Joan Botysenko, Minding the Body, Mending the Mind 作者:
这本讨论治疗的精彩好书,探究身心医学书籍很少触及的领域——心的真性和痛苦的根源。书中温柔、睿智的文字和实务练习,建立在西藏佛教的古老精神智慧上。这是详和的精致献礼,可以转化你全部的生命经验。
Dean Qtnish,M.D.,美国治疗医学研究所所长:
阅读这本绝妙好书,本身就是一种治疗过程。
Herbert Benson,M.D,Timeless Healing作者:
作者指导我们透过实修来纾解焦虑、压力和痛苦。这些法门以古老的佛法为基础,非常切合现代世界。我高度推荐。
Sharon Salzberg,《慈》作者:
这是一本好书,结合古典教法、个人经验和善巧建议,以处理任何身体和心理的问题。作者指导我们如何放下我们的自我设限,认识我们的自然心——治疗的根源。
序
丹尼尔 高曼(Daniel Goleman,EQ作者)
现代科学有一项伟大的成就,那就是发现身与心并非分离面独立的,它们只是一体的两面。笛卡尔(descartes)把身和心分离是错误的。在他的误导之下,西方医学低估病人心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在分析一百多个情绪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之后,发现长期焦虑(包括忧愁、沮丧、悲观、愤怒、敌意)的人们,罹患重病的机率高出常人一倍,充分说明身与心息息相关。抽烟增加重病罹患率百分之六十;长期焦虑则使之增加百分之百。焦虑对健康伤害几乎是抽烟的两倍。
精神神经免疫学研究心、脑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深入了解身与心之间的机制。研究发现脑的情绪中枢,不仅与免疫系统,还与心血管系统紧密相关。当我们长期遭受压力时,身体持续剑拔弩张地做出“战斗或逃之夭夭”的反应,即使免疫系统保全心脏升高血压,大量送出血液让身体准备应付紧急事件,也会减弱它消灭病毒和抑制初期癌症的能力。结果,人体罹患各种疾病的危险性骤增。
反之,平和的心可以保护身体健康。这就是传统西藏医学的基本原则,古老的西藏医学从未忽视心与身的重要关系。
东杜活佛(Tulku Thondup)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大成就者,将西藏文化对健康的看法介绍给西方,所谈的不仅是身和心的健康之道,还包括灵(spirit)的修持。他清楚地指出,身心灵三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能够“下放执着”,放下限制吾人视野的大小成见,开放我们自己如虚空般旷达,就可以发挥心的治疗力量。
东杜活佛不仅提供健康之道的理论架构,还介绍了许多世纪以来,在西藏修行中已经获得证明的实修法门。他勾勒了治疗身、心、灵的方法,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强壮心脏。因此,这种治疗之道是一种灵修,一种转化我们生命的法门。
译 序
郑振煌
佛法博大精深,常令人有望洋兴叹之感,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二门。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则是理论的应用。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修瞎练,有的着火入魔,有的极端偏锋,甚至身毁人亡;没有实践的理论是说食数宝,煮沙欲成饭,终不可得。因此,古来大德无不两者并重,如明代槃益大师在《教观网宗》书中,开门见山就说:“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教(理论)观(实践)双美才是释迦本怀、学佛鹄的。
但是在时空流变中,教观双美的佛书并不多见,教失之玄奥,观崇尚神秘,致使平易近人、旨在治疗身心问题的佛法,沦为士子清淡的资具或佛棍欺世的魔术,岂不可悲!
西藏佛教在佛教各传承中最难理解,也最常被误会,因为它“即相为真,即事为理,即身成佛”的主张,本来就不拒绝世间法,反而要透过世间法的观照,悟证一体不二的真理,汇归万法殊相于真如空慧,当下解脱自在,无黏无缚。不识者但着于相,嗜药成习,未得其利先受其害。幸而四十年来西藏佛教诸大师宣流法音于全球,契理契机,高树法幢,密教精髓方得拨云见日,为世人所知。
凡是生而为人,必然有人的问题,不因种族、国籍、性别、年龄、背景、时空等背景而有所不同。问题出在方寸之间,由于妄想执着,衍生心理、身体、情绪等事端,根治之道当以治心为主,“心净则行净,行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国土净”,故而治心又成为天下太平的不二法门,这与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争相辉映。
治疗的力量不是来自外物,而是出于内心,这是大乘佛教的精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是自我治疗的最佳保证,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明心见性及成为一切修行的重点,心性一明则万法炳现,问题顿除。
本书提供非常详尽和明心见性法门,有理论有实践,堪称契合时代需要的上乘之作。我花了十天功夫把它译出,以报佛法长我慧命之恩。十天之内,足不出户,无分昼夜,埋首案头,神交菩萨,其乐何如;仰望窗外,或白云苍狗,或雪花片片,或芽月悬空,或飞鸿掠日,景致多变,饶有趣味,只堪心明性见者消受。
回顾这一生,难偷半日闲,“长恨此身非我有,问何时忘却营营?”勉藉春节遁迹异邦,舍俗事抛尘念,家人短暂团聚,聊作天伦之乐,东坡云“不应有恨”,我只能长叹“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感谢诸同事为此书的出版费尽心力,他们都在修“忍辱波罗密”,痴痴地等了一年,才盼到我在夹缝中挤出来的十天。虽然如此,我还是深感愧疚,愿一切众生身心健康,吉祥如意。
一九九八年二月七
于加拿大多伦多云水居
绪 论
西藏人相信当一位伟大的上师圆寂时,他或她会转世为人,以便拥有强大的能力利益众生
我出生在一个贫贱的游牧家庭,我呱呱坠地的帐蓬位于藏东绿油油、牧草茂盛的草原,那儿有世界最高的山、最大的河。一年几乎有八个月是冰天雪地的日子。我家以游牧维生,逐水草而居,圈养许多家畜,包括牧牛、马、羊等。每年我们都要迁徙数次,把帐篷搬到不同的山谷,寻找足够的牧草给牲畜吃。
五岁时,一个巨大的改变动摇了我的生命。我被认出是藏东学术重镇杜竹千寺(Dodrupchen Monastery)一位著名上师的转世。佛教徒接受轮回和业的观念,所以西藏人相信当一位伟大的上师圆寂时,他或她会转世为人,以便拥有强大的能力利益众生。我是独生子,父母亲舍不得让我出家,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把我献给寺庙。父母亲备感荣耀,因为他们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变成在他们的山谷中最受尊敬的人。突然间,我的生命全面改观了。我没有所谓正常的孩提时代,没有玩伴。相反的,尊贵的上师恭敬地照顾、服侍着我,因为我已经被确认是他们的上师转世。由于孩童比成人容易适应新环境,我对于我的新生活感到很自在。我爱我的父母亲,尤其是奶奶,虽然他们特别获得暂时的允许,可以进入寺庙,但我要求他们不要来。人们认为这是我在前世就曾住过寺庙的另一个征象。
从清晨到黄昏,我整天都在学习和祷告。在这种环境下,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法喜充满,安详自在。我的老师都非常慈悲,善解人意,脚踏实地。他们不是如你所想像的那般顽固和拘谨,固然有时候显得道貌岸然。他们是柔软、谦卑、仁慈、喜悦、笑脸迎人的出家人。不久之后,我就已经没有闲逛、瞎扯的冲动。我甚至不会想要四处张望,能够静静地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我先受沙弥戒,再受比丘戒。一个月左右就要剃发一次,并且过午不食。我们的日子,依循日月的运转。一直到十八岁,我才有缘见到飞机或汽车。在离开寺庙之前,手表可能是我所见过最精密的现代科技产品了。
我们知道,心只要不受外界环境和情绪的压力,就可以变得更安详、开放、睿智、空灵
对我们而言,佛教不只是禅坐、研究或仪式而已,还是一种日常生活和存在的方式。佛教认为一切生命的主要本质是心,而心的本性则是清净、安详、圆满的。心就是佛。我们知道,心只要不受外界环境和情绪的压力,就可以变得更安详、开放、睿智、空灵。
我执是妄想和烦恼之根、痛苦之因。这点是佛教精神及特色的重心
在寺庙里,我学习到放松“我执”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和其他生命或事物都有一个坚实、永恒的实体,乃是一种妄见。“我”是凡夫心虚构出来的概念,而非来自心的真性。我执是妄想和烦恼之根、痛苦之因。这点是佛教精神及特色的重心。你知道佛教有多么极端吗?因为佛教认为,早在我们做坏事或说坏话之前,早在我们开始随一切生命所逃避不了的苦、病、老、死之前,心就已经在造作苦因了。在佛教里,一切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我执。伟大的寂天菩萨(Shantideva)描述我们所执着的“我”为“恶魔”:
世间一切暴力、恐惧和痛苦
都来自我执
这个恶魔对你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不放下“我”,你的痛苦将永无止期。
正如你不放下手中的火,
必然阻止不了火烧到你的手。
经验到心具有安详和旷达的本性,让我能够治疗生命中艰苦事件所造成的创伤,也得以在各种顺逆环境中保持力量和喜悦
但如何放下“我”呢?对我而言,在我这么幼小的年纪和这么初期的训练阶段,不可能有证悟我的真性。但在经历不同的身心训练中,我受到正念、慈悲、恭敬、观想和正知见和启发与鼓舞,因而逐渐放下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对于“我”的执着,也培养出更强大的内心力量、觉醒和旷达。当我的心被逐渐引进原有的安详本性,而我也训练自己安住在其中时,外界环境的纷扰就不像从前一般地影响我的情绪,也变得比较容易处理。经验到心具有安详和旷达的情性,让我能够治疗生命中艰苦事件所造成的创伤,也得以在各种顺逆环境中保持力量和喜悦。
十八岁时,我在两位老师和八位朋友的陪伴下,翻山越岭一千多里,花了几个月时间从西藏到印度。途中,从我五岁起就视我如已出的老师吉拉·堪布(kyala khenpo),在一个高原深谷的圣窟里,咽下最后一口气。刹那间,我了解到我已经变成一个孤儿、流亡者和无家可归和难民。
最后我们终于抵达印度,一个富于智慧和文明的土地。几个月来,我初次享受到树荫下的清凉,以及家居的温馨安逸。在流亡印度的十万西藏难民中,许多人因为食物、水、气候或海拔高度的改变而丧生。至于幸存者,日夜都思念着留在西藏的亲人。
如果一个问题有解决之道,也值得费心关照,我就会以安详的心、旷达的态度、喜悦的心情全力以赴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我唯一能够借以指引和安慰自己的,便是心中那盏佛教之光。如果一个问题有解决之道,也值得费心关照,我就会以安详的心、旷达的态度、喜悦的心情全力以赴。如果问题解决不了,我就试着不燃烧自己,无谓地浪费时间和精力。不管是那一种情境,我都会尝试放下情绪和僵硬的心态,不执着,不钻牛角尖,不担忧,以免情境恶化。寂天菩萨说:
如果问题解决得了,
何必担忧?
如是问题解决不了,
何用担忧?
我所体验到的旷达、安详和力量,被我在生命中所遭遇的困境琢磨得更精炼、更明亮,有如冶炼黄金一般
自从我逃到印度以来,就不曾住进寺庙过僧团生活。但是西藏家乡的寺庙,却一直在我的心眼中保持鲜活的宁静和喜悦的影像。在我小时候,无比睿智、慈悲的老师们那些温和、慈祥的话语,仍然在耳中回响。更重要的是,当时我所体验到的旷达、安详和力量,被我在生命中所遭遇的困境琢磨得更精炼、更明亮,有如冶炼黄金一般。那些影像、言语和经验,一直是我生命中的指引明灯和治疗力量,让我安然度过痛苦、混乱和挫折。
平静的心有如烛光,在它的庇护下,可以避开生命中的风暴,并为了接触别人,必须送出开放和积极的光芒
平静的心有如烛光,在它的庇护下,可以避开生命中的风暴,并为了接触别人,必须送出开放和积极的光芒。这两个因素让我得以度过艰困的时刻。我生命中的大悲剧,往往因而变成福报:它们显示了佛法视生命如梦幻泡影的教理,揭穿了所谓的安全保护罩原是虚伪的。“放下我执”具有治疗力量,并无可疑之处。
一九八O年,我移居自由富庶的美国。一般而言,平静的心很难抗拒感官的快乐和物质的诱惑,其难度基于接受痛苦的折磨。但是佛教的训练让我在欣赏西方的物质繁荣之余,更加珍惜童年谦恭、纯朴和自然的佛教生命。同时,我愈欣赏佛教的修行生命,就愈能欣赏结合犹太基督教价值观和西方物质繁荣所发展出来的信仰、慈悲和布施,从而丰富我的精神力量。生命在佛教智慧的光芒中,我能够透过心的平静性质,看到每一个情境的积极面,而不致屈服于消极面。这是治疗之道的重心。
一九八四年,离乡背井二十七年之后,我首度重回故乡西藏。见到久别和亲友,真是欣喜万分;但获知多少年来一直萦绕脑际的熟悉面孔,以及提供我治疗力量的尊贵上师,大部分都已经去世之后,却让我伤心莫名。寺庙——我记忆中的学习场所,已经久违了几十年,只见断垣残壁。最近,许多僧人已经开始返乡重建寺庙,恢复修行生活。
他们大部分都可接受不幸的际遇,不必借着责怪任何人而获得痊愈。
只要把自己的不幸归咎别人,的确可以暂时觉得好过一些,但其后果却是带来更大的痛苦和混乱。不怨天尤人地去接受,才是真正的治疗转折点。这是心的治疗力量。寂天菩萨说得好:
对那些被迫伤害你的人,
即使你无法生起慈悲心,
但他们(爱嗔痴折磨得)已经痛苦不堪了,
你如何忍心对他们生气?
这本书提供实务性的指导,帮助每一个个获得内心的宁静,治疗焦虑、压力和痛苦
在西藏,人们会请求上师给予精神开示和加持,或诵经祈福以治疗他们的问题或完成他们的世俗及精神目标。他们很少为了心理、社会或生理问题而寻求谘商。但在西方文化中,神职人员是一切生活问题的咨询对象。我来到美国之后,朋友们一碰到难题,就会跑来问我意见。让我感到很惊奇的是,对于他们的大多数问题我问题能提出治疗的方案。其中秘密,并非我具备治疗的技巧、疗愈的技术或神奇的力量,而是我已经在佛教的智慧中接受过训练,获得治疗我生命中痛苦情境的技巧。那种发现,启发我以书的形式来呈现佛教对于治疗的观点和训练方法。
这本书提供实务性的指导,帮助每一个人获得内心的宁静,治疗焦虑、压力和痛苦。这是我从佛教圣典和伟大上师所学习到的治疗智慧。它已经变成我个人和许多朋友的最强大的治疗力量。这些都是佛教中有关治疗的教法,没有掺杂我自己的声音和观念。
全书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日常生活和禅修(治疗)的必要成分。第二部分介绍治疗心理、情绪、社会和精神问题的特殊方法。生理问题是最难治疗的,但往往也可以借由培养内心宁静、力量和正面能量(生理健康的最高源泉)的训练而获得解决。第三部分呈现几种佛教的祥修方法,其目标不仅在解决日常问题,而且要唤醒我们本具的佛性,为我们自己和别人开启佛心的无限治疗力量。
本书取材自佛教的各种法门,尤其是两部名著。第一部是篇幅短却非常殊胜的《转苦乐为觉悟之道》(Turning Happiness and Suffering into the Path of Enlightenment),作者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大喇嘛兼权威学者吉美·天培·尼玛大师(Dodrupchen,Jigme Tenpe Nyima,1865-1926)。第二部是第八世纪印度大乘佛教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A Guide to the Bodhisattva’S Way of Lite)
最重要的是,本书的一切治疗智慧,都是受到我的上师吉拉堪布卓却(kyala khenpo chochog 1892-1957)所启发的,他是我见过最仁慈、最睿智的人。在他的照顾下,我受到十四年如父子般的温煦教养。书中如有任何错误,都是我的无明心所致,尚祈一切开悟的上师和慈悲的读者原谅。
遵循书中的训练方法去做,即能治疗你的痛苦和问题,重拾生命的喜悦和健康。至少可以帮助你减轻痛苦和问题的程度,增加喜悦和健康。而且,从心的治疗力量所产生的宁静和能量,将可让你更坦然地接受痛苦和问题,把它们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就好像我们欢迎晚上的黑暗是昼夜循环的一部分。
我希望本书帮助人们学习如何活得更快乐、更健康。任何人的心只要对治疗的力量开放,就可以因本书而获益,不一定要成为所谓的佛教徒。不过,书中虽然提供了各种练习方法,却不表示可以取代传统的治疗。毕竟适当的药物、行为、欲食和运动,仍是治疗的要件。
第一部
治 疗 之 道
心的真正性质是安详的。
借着学习如何放下不必要的忧虑和痛苦,
我们让喜悦有机会闪耀。
情绪是可以转化的,喜悦不仅唾手可得,
更是我们的权利。
我们不让忧虑宰制。
第一章
治疗的基础
我们的心,产生苦和乐的经验,
而发现安详的能力则完全操之在我。
我们的心,具备治疗痛苦和创造喜悦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够使用这种力量,配合适当的生命、积极的态度和禅修,不但可以治疗我们的心理和情绪痛苦,甚至连生理问题也可以获得解决。
就像打开通往这种智慧的门,我们可以带进治疗的阳光、温暖与和风这种能量的来源,有待我们随时去探取与分享;这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甚至可以在痛苦和变化多端的世界中,带给我们喜悦
当我们坚决执着我们的欲望和忧虑时,我们只会制造压力,变得精疲力竭。只有放下佛教徒所谓的“我执”,才能开启我们平静而觉悟的真性。本书能唤醒我们的内在智慧,这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治疗泉源。就像打开通往这种智慧的门,我们可以带进治疗的阳光、温暖与和风这种能量的来源,有待我们随时去探取与分享;这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甚至可以在痛苦和变化多端的世界中,带给我们喜悦。
佛教圣典中所论及的智慧,主要以悟证为目标,然而,精神的修行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快乐和健康。佛教广泛讨论如何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安详、喜悦而有利益。
治疗的效用
佛教提倡以了解一切事物的真相,来放松我们在生活中所制造的不必要和不健康的紧张。我看过许多实例,证明心具有治疗心理和情绪问题,甚至生理疾病的力量。
本站资源您能用又能卖、大家赚钱才是硬道理 ! 会员批量打包下载入口
还有千G泡妞性爱千术开锁网赚绝招等海量资源登陆进入会员专区查看下载